來到新加坡工作已逾半年,想起初來乍到時,
發現英文有聽沒有懂,還有不敢開口的恐懼,
有著想要快速提升英文的壓力,每天出門前,都會反問自己?

什麼時候才能夠無壓力的跟人用英文溝通。

氣餒的是,當新人時有許多課程要參加,
對他人而言,是爽爽吹冷氣翹腳拿學分的好差事。
對我,卻是要上課前先預習講義,瞭解背熟英文生字,
方能順利通過課後的考試,拿到學分。
更遑論課中討論時,真的是廢到無地自容。

但真的是環境使然,雖然新加坡不是全英文環境,真的不行的話也能靠講華文過關,
半年後的我,除了能夠掌握工作中百分之八十的英文對話:

小至日常寒暄、護理交班到醫師查房,自信心也明顯提升許多,不再對接電話恐懼。
(接電話對我來說是我最大的障礙,沒有肢體語言的輔助,
只能完全靠口語溝通,當各式口音加上訊號不良時,更是悲劇)

記得剛開始我會著急的想知道,要多久英文才會進步?英文進步時是什麼感覺?

大部分人給我的答案是,約莫三到六個月可以感覺到進步,最後講英文就跟講華文一樣自然。
可能我一直很在意,自己到底有沒有進步,所以留意到了幾個英文正在進步時的蛛絲馬跡。


Clue 1. 瞬間理解整句

一開始我給人的感覺就是反應很慢,
因為在突破各式口音障礙,聽懂了完整句子後,
腦中才運作:
重複播放這個英文句子,
然後幾秒的演算,
翻譯成中文句子,
最後開始回答。

但約莫三個月時,腦中的運作出現了神奇的變化,
聽到英文句子之後,心中仍會有個聲音重複一遍,
但這時時間彷彿凍結了一秒鐘,竟不需要英翻中,
自己已經完全瞭解對方在說什麼。


而現在,我的腦袋能夠自由切換華文或英文模式,
也是是說我能用英文理解英文,用英文運算處理英文,
而且是當對方正說話時,就在同步處理了,因此反應也快上許多。

我將這個進步歸功於,英文環境的塑造。

雖然在台灣我三不五時仍會看無字幕的美劇,
但在國外生活,那是多出好幾倍的時間,暴露在英語環境。
而且為了加強我的英文能力,在工作時我是被嚴格要求,
除了對只懂華語的病人外,一律講英文。

我相信這個轉變在純英文系國家會更快,
老實說為了逃避壓力,在非工作時間我仍以講華語為主。


Clue 2. 連接詞順手就捻來

連接詞有多重要?要準備英文作文考試的人應該能理解,
而我是從護理交班中,得到的體會。

如果沒有了合適的連接詞,每一段的交班,
就會充滿尷尬的空白,聽的人也不易跟上你的邏輯。

例如,我手上的病人是個簡單的case,沒有特別需要交班的,
在交完入院經過、病史及治療後,我想要結束這個交班,
剛開始我總會停頓 Uhmmm...nothing special for this patient.
而現在我會使用Otherwise
是不是感覺連接前後文更順,比起嗯來嗯去也讓聽交班的人放心,真的沒事。

又好比說,現在要交班一個住很久的病人,為了精簡交班,
在唸完入院原因病史後,我想從最近事件講起,於是我會以Recently, Currently承先啟後。


我將這個進步歸功於,多留心別人的用詞,
然後模仿,
最後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如果比較沒有機會接觸,像交班或做一個簡短報告的機會,
我想短篇的新聞報導,有相似的邏輯與連接詞用法。
沒有實際演練機會,可以嘗試練習寫短篇英文作文,
因為想起之前寫作文時,也常常為套入合適的連接詞頭痛不已。


Clue 3. 越來越少打草稿

對於非英文母語人士,完全不打草稿真的需要長時間,
若要能直接以英文準確抒發心中所想,我仍會習慣在心中以中文打過草稿。

不過說真的,在翻譯過後講出的東西,就少了那種英文的底氣,
就是說英語中沒有那種用法,或用法很奇怪,
因為是用華文的思維下去翻譯後的內容。

會打草稿的情境往往是,正在討論一個艱澀或專業的主題、發表時、
或者心裡特別不想出糗時、寫一個正式的報告或信件時。

除了以上的狀況,與剛來的時候相比,在日常對話中幾乎可以不用打過草稿。

我想只有透過多加練習,還有將接觸使用英文的層面擴展至生活各處,狀況會改善更多。


即使有了上述的進步,不只我,還有我身邊的同期台灣朋友,
仍持續地用各種方式,加強英文。

能夠基本溝通只是第一步,口音、文法、道地的用法,
還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希望很快又能跟大家分享我的英文學習心得。
See you! 

想了解海外工作,除了要克服語言障礙,
還有哪些文化上的差異,快來看看有哪些職場DO's and DO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