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討厭的小事發佈後,得到不少的關注,不瞞你們,真的有人私訊我說想聽黑暗面。其實這不是一件壞事,也許是我們的文化,是報喜不報憂。又或是想證明自己能力,所以不喜歡不適應的,都不願意說出來,怕被身旁的人看輕。當初到新加坡時,根本沒想過會適應不良。本身有三年護理經驗,也曾獨自在外地生活。過去一年沒有意識到,自己確實適應的不好。

開站以來一直都有收到護理朋友的詢問,也許是貼心怕打擾我,還沒有人詳細問過,這裡工作環境如何?來了之後卻有許多人感嘆甚至後悔,工作環境不如想像中好。所以我認為來自第一手的資訊很重要。
分享這些不是要勸退大家,只是要給大家打預防針,預防文化衝擊。再來是有些工作條件是因人而異無法接受的,不希望大家花了寶貴的時間申請,來了才發現無法適應又選擇回台灣。

我會從工時、照護型態、軟硬體設備幾個層面,分享與我們所熟悉的照護模式、認知衝突的地方。薪資部分,可參考海外求職。新加坡薪資水平了解一下

Part I. 前言

我工作於某公立醫院一般外科病房(B2 Class)。大部分的申請者都會隨機分配到各等級病房,除非有ICU或ER經歷。這邊的重點是,無法接受在無空調環境工作的人,請三思阿。

新加坡醫院有分為A B1 B2 C等級
A Class 是附帶空調單人房
B1 Class是附帶空調四人房
B2 Class是無空調六人房
C Class是無空調八人房


三班工作時間

白班 Morning Shift (7am-4pm)
午班 Afternoon Shift (1pm-9pm)
夜班 Night Shift (8pm-8am) 
大夜班是12小時制
通常一段夜班是做二休二


休假制度

周休二日加上每個月的公共假期。
另外還有:年假二十一天、家庭日Family care leave三天、病假十五天。



Part II. 關於工時

花花班是常態
花花班在台灣是很不可以,會被抗議的事,但在新加坡各大醫院卻是常態。為什麼花花班可以被容許?

花班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津貼
我們每個月實拿的薪資為,底薪加上給外國人的住房津貼,和以下兩種值班津貼(各家醫院有所不同)。第一種值班津貼(Shift Allowance)視班別給予
1st Shift Allowance 是假日白班津貼
2nd Shift Allowance是下午班津貼
3rd Shift Allowance最高的夜班津貼

再依班表花的程度給予;
2 Rotating Shift Allowance 班表有白+下午班
3 Rotating Shift Allowance 班表全花
因為有含午班及夜班的津貼較好,所以大部分人每張班表都想要有午班或大夜班。

花班的原因之二是班別特性
下午班是大家最想要的,因為工作相對輕鬆,又有津貼可拿。大夜班是大家最不想要的,要上到十二小時,照顧病人又多,沒有人願意一張班表有太多大夜。沒有人想上那就就只好平均分配,於是一張班表至少有一段夜班,至多每個禮拜都有大夜班。

綜合以上花花班就成為常態,身邊也有同事因家庭因素是不上大夜班的。但需要與護理長討論協調,以我的職級來算,不上大夜班的話,一個月大約少個新幣200到380不等。

休息間隔小於12小時
在班表至少是白班與下午班兩班輪替的前提下,想像一下你今天上下午班(1pm-9pm),接著明天上早班(7am-4pm),就會發生兩班之間間隔小於12小時的情況。如果你當天下午班延遲下班(本人最遲紀錄12am回家),接著五點多又要準備上早班,那根本沒幾小時可以休息了,回家跟回值班室沒有兩樣。這難道在新加坡不違法嗎?基本上政府只管公司一周要有周休二日,所以並不違法。


Part III. 關於照護型態

來到新加坡後,我才真正了解護病比的真諦,護病比是我在來之前最在意的事,相較台灣一個白班拿八到十床,這裡白班及午班三到六床似乎輕鬆很多,但我們每天仍然忙碌,延遲下班很普遍。因為護病比這件事不是以護理人員觀點出發,而是以一個病人,可以分到多少護理人員的時間,是這樣的角度去看的。

新加坡是小家庭加上雙薪家庭的社會結構,不分普通病房或特殊單位,住院就是醫院負責所有照顧。除了醫療常規處置:測量生命徵象、紀錄輸出入量、執行醫囑、出入院流程等。因為沒有家屬及私人看護幫忙,有許多日常生活協助要做:
每日協助洗澡、如廁、提醒吃飯、餵食。還有更多細細小小的協助要求幻化成的紅鈴
這就是與台灣很不同的病人為中心式照護。

這裡和大家分享一個充滿笑與淚的故事。某一個早晨,八點鐘交接完病人後,病人痰音重,於是我馬上執行了抽痰,想著既然抽痰了順手就把氣切護理做了。大約九點鐘我才發完藥,護理長來巡視病人,指著病人氣切造口乾淨美美的紗布問我,是幾點做的氣切護理?我如實回答,然後挨了一頓罵。

「How come you didn't sit your patient out of bed first?」
「What is your priority?」

護理長指責我,只急於完成自己的任務,而忽略病人的需求,一早竟沒有先協助臥床病人坐在床旁椅上。當時的我是很震驚不解的,SOOB(Sit out of bed)這件事,在我的台灣經驗中從未出現過。某種程度上我們認為這並不重要,反之一個護理人員早早把治療做完,才能顧及到更多病人,這才是會被主管稱讚,認為是有效率且優秀的事呀

過了好一陣子,我才適應了這種以病人中心思考的模式。如果我是一個臥床的病人,何嘗不想一早有人協助我梳洗、再有人協助我坐在床旁椅上,享用早餐多好。

這個畫面很美好對吧,執行起來卻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尤其是當手上有好幾個臥床無法自理的病人,再加上你一早有許多藥物要給、有許多醫囑檢查要執行。就會發現即使照顧的病人數量較少,工作仍然不會比較輕鬆。



Part IV. 關於軟硬體設備

我很不喜歡紙本記錄,覺得落後又不方便,還常常因為同事字太醜看不懂。想著新加坡這麼先進的地方,肯定早就E化,而且還遙遙領先我們吧。結果,E化在這裡只是剛開始的事,更慘的是醫師的處置仍是以口頭醫囑為主。許多處置都是一早查房時口頭交代,快要吃午餐了醫師才更新Progress note,這在台灣除了特殊狀況根本是不容許的事。

剛來的時候還在適應英語環境,也不自信有沒有聽對醫師的醫囑,三不五時在電腦前檢查醫師更新醫囑了沒。結果被主管誤會我在偷懶,老是坐在電腦前。台灣護理人員慣用的E化工作車這裡也不普遍。

這麼一講大家是不是對這裡的硬體設備很失望,但我感受到的事實是,新加坡醫院更注重軟體的投資、人員的訓練。比如說安寧療護明明已經推行很久了,台灣仍有醫師對其有誤解,或不敢用鴉片類。這裡則會主動與病人討論疾病發展,即便病人剛入院,也會主動討論DNR及安寧。其二許多新藥,例如較好的止痛藥Oxycodone,台灣才上市,在新加坡已是常見處方了。

護理部門從我工作以來,幾乎每三到六個月都有新的改革要執行,例如Team based roster, Nurse led round。而且每一個改革,不是上面說一聲就全面執行,而是從特定病房開始,檢討後才推行至各單位,也因此身為該院的護理人員,除了要維持高標準的照護要求,還要適應三不五時的改革,壓力確實不小。

把資源投注在硬體上,可以得到效率;把資源投注在知識與人才上,可以得到卓越。好幾個人問我台灣與新加坡我更喜歡哪一邊,坦白講,以病人的角度,我更喜歡新加坡無微不至的照護;但以護理人員的角度,我更喜歡台灣的效率與彈性。


結語

最後請容許我用碎碎念做個結語。有人會責怪招募說明會過度美化,為了要徵才嘛,當然大多是正面導向的。我自己本身也不喜歡講醜話,只是聽到了太多:
「唉呦早知如此當初就不來了」
「早知道應該要朝澳洲美國RN繼續努力」
甚至對躍躍欲試申請新加坡RN的後輩潑冷水「唉呦千萬不要被騙不要來」

這些話語對繼續待在新加坡努力的人情何以堪。我是有抱怨,但來這裡對我還有另一層的意義。不管是有意或無意潑冷水的人,請注意不要任意用自己的觀點,去評價別人做的事情值不值得。給所有對新加坡RN有興趣、申請中的人,我知道這過程很迷惘,所以你們會諮詢許多人。

但請記住,沒有人有權力、有義務幫你做決定,包括你爸爸媽媽都沒資格。所以不要輕易問:你覺得我該不該做這件事。大家都是成年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有點語重心長了,總之是一體兩面的事,就看你選擇哪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