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慣於在重大事件發生後,將歷史劃分成,某件事發生前、與某件事發生後。例如911前的美國、和911後的美國。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未來人們,會如何評價COVID-19帶來的影響,而它會為醫療產業帶來什麼衝擊?在東南亞疫情中,新加坡是首當其衝。在其國際化與成熟的醫療背景下,也許能瞧出一點後COVID-19時代醫療體系的樣貌。以下是我在普通病房,及專責病房裡的觀察與分析。
新加坡和美國一樣,有兩種護士職位:RN(Registered Nurse)和EN(Enrolled Nurse)。RN就是我們所認知的護理師(Diploma/Degree holder);EN則是當地工藝教育學院畢業,或大學文憑不被新加坡承認的外國護士。
在護理工作上,EN有很大的侷限性。只能執行初階任務,如量體溫等生命徵象、協助餵食如廁、轉送病人。雖EN任何侵入性治療、給藥都無法執行,卻能讓RN專注在更重要、危急、或長期的照護規劃上。EN在過去是病房裡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來新加坡公立醫院引進Care Assistant,應徵者不需要護理教育文憑,只需要身體健康足以應付勞動,醫院會提供在職教育On-the-job training。除了鼻胃管灌食外,EN能做的Care Assistant都能做,從測量血糖到12導層心電圖都可執行。
我猜星國政府的想法是,與其從國外引進初階技術人員,來和本地人競爭工作機會、還有製造外來人口管理問題。不如培訓國內退休、失業的族群,再次投入就業市場。
雖然這些Care Assistant,和正規護理訓練出身的專業度仍有差距,大多不懂得判讀危險徵象(如低血糖低血壓),需要有RN強力的監督,但EN的地位仍岌岌可危。疫情期間我看到,醫院為了補足病房人力,除了將門診護士調到病房,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更加大力道招攬Care Assistant。我能肯定的是,疫情過後,外籍EN的數量會持續減少直到消失,然後被Care Assistant取代。
RN則在短期內前景看好,疫情期間各國都在拚ICU床數,需要懂呼吸照護、感染控制的人才。這些高度的專業使得RN無法被取代,更不要說高齡化下的護士荒。而為什麼我強調是短期呢?因為機器人與人工智慧要準備來取代我們了。
送餐機器人是醫院裡最容易看見的,加上因應疫情,為了減少與病患的接觸,不少電視媒體都有報導這類機器人。然而在疫情之前,我所服務的醫院引進了「全自動沖澡設備」,而全院最先啟用自動裝置的,就是護理人員心目中最勞累的神經內外科病房。由於病人多半不能自理,有了這樣的設施後,只需要由專人協助病人、坐進浴室、移除衣物,並監督執行就好。
據外單位的朋友說,是將額外的管路安裝在浴室裡,下圖一是最符合描述的:
而圖二是新加坡一家安養院引進的機型,至於我們醫院的設備,在我還沒來得及見到前,就因為病人抱怨水花亂噴、聲音嚇人而暫停使用了。在我的想像中,「洗車式」的洗澡,好像有點不尊重人,但因為疫情影響,為了減少與病人接觸,我相信下一波自動化設備會快速捲土重來。
許多人預測在2030年,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將大幅加入各行各業。但我們不知道的是,這會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科學家史帝芬霍金曾提出這樣的看法:
「一切取決於未來人們分配工作、財富的方式,如果技術/資源擁有者,願意分享機器人化帶來的益處,則所有人皆可以過上富有的生活。反之,若技術/資源擁有者不同意將資源再次分配,那大多數人將會陷入無以復加的悲慘之中﹍」
「一切取決於未來人們分配工作、財富的方式,如果技術/資源擁有者,願意分享機器人化帶來的益處,則所有人皆可以過上富有的生活。反之,若技術/資源擁有者不同意將資源再次分配,那大多數人將會陷入無以復加的悲慘之中﹍」
「而目前的趨勢是更偏向後者,也就是新科技將會造就貧富更不均的社會。」所以說,除非你是家財萬貫加上理財有方,在未來保有一份工作非常重要。那麼,機器人在不久的未來,會取代護士嗎?
第一、矽谷投資人Vinod Khosla說,「當機器人有了大數據的驅動、進步的運算處理能力,而且比一般人類工資更低廉、執行任務不但準確且客觀時,將有百分之八十的醫療從業人員被機器人取代。」
第二、「在高度科技化的未來,人類護士如何保有一席之地?」
「如果護士們不願去了解新技術、 也不願配合新科技的演變、一同執行護理工作,病患與其之最大利益將受到損害。」
「未來護士的任務,會是分配不同職務給機器人,像是量血壓呀或是給藥。又比如當護士與機器人一起幫病人擦澡時,護士去協助清潔那些機器人無法仔細清潔的部位。」
「護士們應與時俱進,因為那些容易規劃且不困難的護理工作,是會被自動化的。」
看來護士並不會完全被機器人取代,但文中也提到幾個護士必須精進的能力,以吸引雇主目光。像是那些機器人做不來的,批判性思考、同感與同理心。
如果未來我的同事有半數是機器人,我要如何脫穎而出?這個問題好像能從「空姐護士」身上找到答案。「空姐護士」是因為疫情航班縮減,航空公司便將自家員工送到醫院受訓,並讓他們到一般病房擔任照護大使Care Ambassador。
然而這些空服員們,讓做著未來機器人做的3D(Dirty, Difficult, Dangerous)工作的護士,心裡很不是滋味。主要是病人對「空姐護士」的回饋太好了。不只有病人提議:醫院應該把護士送去新航受訓。連報導中的護理部主任也說了:「This is also a good opportunity for our nurses to exchange knowledge and skills on service with the crew of SIA, who are top service professionals.」要護士們多向「空姐護士」學習。
當然有同事就很抱不平的說,「好啊不然以後急救都讓他們去算了」雖然大家聽了都拍手叫好,但現實是,目前網路上可搜尋到的醫療類機器人,就有抽血機器人、發藥機器人﹍。未來,可能很快就能出產急救機器人。空姐護士的加入好像在預告,醫療產業逐漸會與服務業不分你我。
然而這是否意味護理的專業性將大大降低,這倒不一定,畢竟還是有醫療倫理的考量。例如,病人接受機械手臂手術,手術卻不幸失敗,那麼是機械手臂要擔責?還是負責手術的外科醫師?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changing Nursing一文中提到的遠景是,「未來我們仍需要護士,不同的是科技將會改變我們,在照護病人上時間的分配。而如何評價一個護士的經驗、知識與技能足不足,將會改為評量一個護士,能否適應新科技及如何判讀、運用數據。」
「未來的護士在人工智慧的協助下,將會是一個資訊整合者、健康指導與全人照護者。而非全然地被人工智慧取代」。
這個遠景對我來說是美好的,像現在我們花費那麼多時間去測量、紀錄病人的生命徵象。卻常因為非關專業的事,忙到沒有時間坐下來,去瀏覽病人過去幾小時生命徵象的變化,反而是一種危險。而為了看到那進步又美好的願景,我期許自己也勉勵大家一起,樂於接受並學習新知。做不被時代淘汰的人。
參考資料
Bolton, D. (2015, October 9). Stephen Hawking Says Robots Could Make Us All Rich and Free - but We’re More Likely to End up Poor and Unemployed. Retrieved July 31, 2020, from https://www.independent.co.uk/tech/stephen-hawking-says-robots-could-make-us-all-rich-and-free-but-we-re-more-likely-to-end-up-poor-and-unemployed-a6688431.html
Ng, M. (2020, April 8). SIA Cabin Crew Redeployed to Care for Hospital Patients. Retrieved July 31, 2020, from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manpower/sia-cabin-crew-redeployed-to-care-for-hospital-patients
Pepito, J. A., & Locsin, R. (2019). Can Nurses Remain Relevant in a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Fu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6(1), 106–110. https://doi.org/10.1016/j.ijnss.2018.09.013.
Robert, N. (2019).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Changing Nursing. Nursing Management, 50(9), 30–39. doi:10.1097/01.NUMA.0000578988.56622.21
1 Comments
謝謝學姊分享好多這麼衝擊的思維!!!
回覆刪除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