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人雖佔了多數,卻因多種族,及很早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
工作與處事上,都與我們在台灣所習慣、所預設的不同,難免會有Culture shock
就職將近一年,想起吃過的悶虧,鬧過的笑話還真不少,
整理出五個我觀察到的職場DO's and DON'Ts
給自己做個回顧,也給好奇新加坡職場文化的朋友探個究竟
RULE NO.1
DON'T TRY. JUST DO
第一個Dont's,要從我與主管的某次會談說起,
那次會談是關於我的工作表現,
會談中主管點出出我的不足,
與她期望未來看到的改變。
依我過去與師長、上司互動的經驗,
我的反射動作就是,表達我會「努力」去調整,「努力」去把交辦事項做好,
因為過去的台灣經驗告訴我,主管們喜歡努力的員工,
就算仍做不好,努力的員工是不會被譴責的。
於是當現在的主管每講一個要改的點,我就回:I will try...I will try to do my best.
結果主管的臉越來越臭,最後她忍不住告訴我,Dont's say you will try, just do.
一句話打醒了我,原來我不停在踩老闆的地雷,
Try這個字真不該講,講I will do my best不就好了嗎,
原來在英語的世界哩,try這件事並不帶有努力的積極色彩,
細想反而有種,試試看碰碰運氣的感覺,常常把Try放嘴邊,讓人感覺不自信且退縮。
這是我在新加坡上的第一堂英語課,也是職場文化課。
其實背後暗示的是,我所處在的文化,並不喜歡退縮的做事態度,
單位的同事都會口耳相傳,主管最討厭聽到:I AM SORRY
更討厭聽到後面接著的一連串藉口,
事情沒做好就是沒做好,
沒有正在把事情做好這回事。
在醫療工作中,病人家屬對我來說,也算是個小老闆,
而他們大多也是同樣的思維,
我曾在執行靜脈注射時,被質疑:Will you do your best?
而當接受抱怨投訴時,大家開口第一招往往是I Apologize...
DON'T LOOK DOWN ON YOURSELF
在台灣的工作文化中,常常見到學長姊制的影子,
尤其是護理界,我敢說每個單位,都有個「聽他的就對了」前輩。
在新加坡卻有所不同
工作的第一周,我想既然我是新人,大家都是我的學長姐,
但是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英文字,來稱呼「前輩」,或某某「學姐/學長」。
很快我發現,同事之間都是直呼彼此的名,並不會因為誰來的久,而尊稱誰前輩。
因為大家明白,即使是處於同一職級,每個人的學歷、經驗都不同,尊重是默契。
又拿一個事件來說吧,我的Preceptor有超過十年的臨床經驗,
某天盯我交班,我說病人明天送PET檢查,檢查室指示送檢前驗血糖,
聽到這裡她跳出來說:哎呀不需要啦,病人又不是糖尿病患,幹嘛驗呢,不用。
當下我沒有反駁,但交班後我很不安,怕後續會出問題。
忍不住跑去跟Preceptor再次確認,因為我疑惑,是不是因為PET scan,
是藉偵測血糖分布,去找出病灶,所以檢查驗血糖有其必要?
我的Preceptor沉默了一會,反問我:那你想怎麼做?
我完全沒想到會被反問,因為我心中仍像以前一樣,
想著前輩會用經驗告訴我答案,然後為這決定做擔保。
我只好再交班下去,請下一班明早打到檢查室問個究竟,
而Preceptor 也不表示認不認可,我也看不出這樣做對不對?
很久之後的某次談話,他才提到,
雖然他是我的Preceptor,但這並不代表我必須聽他的,
他尊重我用自己的方式做事,We learn from each other他說道,
正如這個職場所運作的
讀到這裡是否開始覺得,
兩邊的職場文化很不一樣呢,
下回讓我再接著講講,
星國職場對員工的期許與要求吧
See you!
0 Comments
張貼留言